以法治力量推动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泉州网8月12日讯(记者颜雅婷 通讯员吴丹青)“中心市区内沟河共53条,130多公里,河里岸上、左岸右岸、上游下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不同部门、不同街道办事处管理时,如何破解多头管理?”近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一部泉州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目击实录短片,拉开了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内沟河保护管理的序幕。
人类依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兴。内沟河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和容貌。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三年过去,市区内沟河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市委部署,将内沟河保护管理工作列为重点监督事项,把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通过“调研+审议+专题询问”的形式,深入了解《条例》的实施情况。
背景
深入实地走访调研 全程视频实录现场
“管好内沟河,不仅关系着中心市区的防洪排涝,还关系着中心市区120万市民的生产生活。”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内沟河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特色景观,更是中心市区主要的防汛蓄洪设施之一。提升内沟河保护管理水平,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群众、建设“美丽泉州”的现实需要。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问什么?今年5月以来,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安排,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宗任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代表组成的调研组,深入鲤城、丰泽、洛江等地,实地查看东环城河整治提升、八卦沟及百源川池保护管理、南北二路渠黑臭水体整治、北渠生态补水、群生水库下游排洪渠整治提升等情况,并听取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以及鲤城、丰泽、洛江区政府汇报,认真收集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专题询问方案,力求问到点子上。
为了让接受专题询问的各级各部门更直观感受内沟河保护管理现状,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与泉州电视台《法治连线》联手,全程记录明察暗访情况,并精心制作成视频短片,在专题询问之前播放。
现场
走访视频直击人心 抛出问题紧扣核心
东环城河仁风街河段桥下污水直排,七中沟部分河段、城东浔美渠河段连续两年未疏浚淤泥……近十分钟的现场走访视频,真实再现了内沟河生态环境管理保护现状,整个会议气氛顿时肃静紧张起来。
聚焦“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居”,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开门见山,围绕多头管理、联排联调不顺畅、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接连抛出17个问题。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认真作答,回应问题有对策、有措施。
变“多头管”为“一家管”
编制城区水系联排联调规划
多头管理,是焦点问题之一。如何破解?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在进行水务一体化、环卫一体化改革,“打破体制上的分散,变多头管为一头管,今后统一形成一张水网来管”。
去年底,市政府启动编制《泉州市中心市区内沟河专项规划》,同时开展城区水系联排联调工程规划,把水利工程、城市内河和滞洪区工程串联起来,将堤、闸、泵、湖(滞洪区)管理有机整合,优化调度,力求实现水系联排联调,尽量让水“动起来、活起来、清起来”。
那么,该工程何时能够建成发挥作用?市水利局负责人积极应答:该规划重点解决古城区、江南片区和动车站周边的水系问题,并将策划和生成一批事关城区的防洪排涝项目。其中西华洋滞洪区工程、八卦沟整治两个专项规划已先行完成复核,目前已提交有关部门审核。
多部门联动执法
治理内沟河乱象
视频中,内沟河周边违章停车、占道经营、垃圾乱抛、污水乱排等禁止性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常委会委员就此发问:“查处这些违法违规行为通常需要几个部门联动配合?目前是否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进行查处?”
市城管局负责人认真回答:“内沟河管理涉及部门比较多,查处上述违法违规行为需城管局、河长办、公安交警支队、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文旅局、水务集团,以及属地政府、街道、社区等联动配合。”
目前已经采取下列措施:由社区网格员每日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抄报;落实河长制,由河道专管员每日进行常态化巡查,同时进行跟踪、整改督导、反馈至闭环销号;依托“数字城管”采集数据、受理群众举报,将相关问题转交有关部门查处;由各街道成立综合执法中心,牵头组织开展联合执法。2019年开展中心城区内沟河护河行动,加大力度整治 “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停乱放、乱扯乱挂、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取得较好的成效。
五年内完成全面清淤
对易淤积河段加密清淤
短片中,部分河道清淤不及时,有的长达两三年未清淤,天气炎热时水体发臭。常委会委员发问,《条例》规定内沟河要实行定期清淤疏浚,目前这方面工作进展如何?如何达到“有淤常疏、清水长流”的目标?
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条例》出台前,就已经对市区内沟河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台账,并完成10条内沟河清淤。《条例》出台后按“每五年全面清淤疏浚”的要求,对淤积严重的内沟河开展专项清淤工作,目前已完成田淮渠、大淮渠、东干渠等19条内沟河清淤,共清淤24.8万立方米。按照“对易淤积河段适时清淤”的原则,对影响防洪排涝、水系沟通和景观的内沟河视情调整清淤时间、加密次数,及时安排清淤整治,已完成笋浯溪、田安渠、东环城河、田淮渠、七中沟等12条内沟河清淤。
据悉,今年计划清淤10条内沟河,总投资约2235万元。
启动管网“体检”
全面摸排建档集中整改
“我市是否建立市、区两级内沟河排污口、雨污水管网、水闸、泵站等信息的基础档案,如何及时发现错漏、及时进行整治?”常委会委员继续发问。
市城管局负责人介绍,按照“一河一档一册”的工作要求,目前我市已委托第三方对内沟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摸排、建档。同时,启动对管网的“体检”行动,对管网的口径、埋向、埋深、走向、管材等进行全面摸底,同时建档,形成市本级“一张水网”。在“体检”过程中,同步进行整改,仅去年一年就整改187处问题。
针对一些系统性工程,下一步,将进一步统筹,按照轻重缓急,成片区推进整改,系统解决管网问题。
后续
凝聚共识合力推进 让内沟河“水清、河畅、岸绿”
“泉州市区内沟河总长130多公里,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角度,还是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我们都要把内沟河管好。”
聚焦专题询问“后半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站位,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认真贯彻落实好《条例》,把依法保护好、管理好内沟河作为长期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要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完善建设管理、联排联调、资金保障和考评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方案,全面系统推进内沟河保护管理工作,努力构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居”的内沟河生态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监督,对专题询问中有关部门答复承诺的事项一督到底,确保实际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