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有约 特色专题 直播泉州 读报 美食 健康 文旅 报料 视频 图片 创客 V R 县区




您的位置: 泉州网>泉州新闻
2021-03-09 08:13:23 来源:泉州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泉州市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一直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上,曾静萍又一次为非遗工作者发声,建议鼓励非遗工作者的匠心情怀,并提高体制内的待遇。

泉州网3月9日讯 (记者颜雅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泉州市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一直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上,曾静萍又一次为非遗工作者发声,建议鼓励非遗工作者的匠心情怀,并提高体制内的待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于特定个体、群体而存在的‘活态’文化。”曾静萍在建议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除了需要收集整理保存物质性的载体,或通过记录等手段将其物质形态化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以积极扶持和有效保护,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个人、群体、民族之间的传承,在现今以至未来社会中得到不断的延续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保存”,更多体现为对那些作为传承载体的传承人的扶持与保护。“正是传承人的存在和发展,才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曾静萍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根本手段,其核心问题,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扶持和有效保护,“只有进行积极扶持和有效保护,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落到实处。”

曾静萍建议,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资金的投入以及管理方面,具体包括:提高体制内非遗传承人定向性的传承经费、工资待遇和绩效标准,对体制内非遗传承人的传承工作要有实效性的监督措施,对难作为、无作为、不作为的传承人应有相关处理政策等。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

合作:15880996339 0595-225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