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家长看好幼儿,谨防误食
取出的磁力珠
泉州网1月27日讯(记者 苏凯芳 实习生 施凯琳 通讯员 何毓慧 文/图)在泉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从2岁的男童小福(化名)的体内顺利取出了24颗磁力珠,小福的家人随之松了口气。记者昨日从医院了解到,1个多月前,小福不时会叫肚子痛,家人起初以为是孩子肠胃不适。上周,小福一整晚腹痛并伴有呕吐,去医院就医才发现,“罪魁祸首”竟是孩子误吞了磁力珠。
2岁幼童腹痛呕吐 竟是磁力珠作祟
1月23日上午,持续腹痛一整夜的小福被家人紧急送往石狮当地医院救治。拍完X光片后,医生发现,小福的腹中竟然有一长串的金属异物。由于情况较为严重,小福被转诊至泉州市儿童医院。
泉州市儿童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张光磊介绍,听家属讲述后,他初步判断,孩子腹中的金属异物应该是巴克球(又称磁力珠),属于儿童益智类玩具。“孩子送医时,已经出现肠梗阻症状,散落在不同肠段的巴克球,将肠管吸附在了一起。需要立即手术,否则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手术中,张光磊先后在小福的大肠、小肠不同位置取出了22颗的巴克球,但X光片显示却是24颗。经过一番寻找,张光磊在胃里发现了另外两颗巴克球。由于异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造成小福肠道十几处穿孔。张光磊在取出异物的同时,也对穿孔的肠道进了修补,手术持续了近3个小时。张光磊表示,取出的巴克球颜色不一,直径在3毫米左右。部分巴克球已经发黑且锈迹斑斑。他判断,孩子应该是在不同时间段吞服。目前,孩子情况稳定,但四五天之后才能进食。
拍片显示小孩腹中有一串珠子
一个月前就有腹痛 家长以为是肠胃病
小福的父亲严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三个儿子,小福最小,家中的巴克球是买给两个大孩子玩的。“一个月前,就听到小福在喊肚子疼,但是我们都没有在意,以为是普通的肠胃病,吃了一点药也就好了。很有可能,孩子当时已经吞了巴克球。1月22日晚上,孩子反复呕吐,折腾了一夜,我们才到医院做了检查。”
小福的情况稳定后,担心另外两个孩子也吞了磁力珠,前两天严先生也带了他们去检查,幸好没有发现问题。
事发后,严先生和妻子自责不已。他说:“回家后会把巴克球都丢掉,希望其他家长引以为戒,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防止意外发生。”
每年接诊二三十例 提防幼儿吞食异物
人体肠道呈折叠排列,当磁力球位于不同层叠的肠道内时,它们会相互吸引并将之间的肠壁拼命挤压,从而造成肠壁缺血坏死、肠穿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张光磊称,近年来关于幼儿误服、误吞的报道经常有,但同类型的病例还是接连不断。“一年里,我们科室接诊误吞巴克球的病例就有二三十例,年龄从1岁到10岁不等。很多幼儿都会将这种五颜六色的巴克球当成是糖果误吞。幼儿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好奇心,但缺乏辨别能力。因此,家长的重视和保护才是重中之重。”
每逢假期都是儿童误食的高发期,张光磊提醒广大家长,要多留意孩子在家的举动,将一些容易误吞的物品收好。发现孩子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