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2月1日起施行●追踪
出行安全最重要 市民习惯待养成
泉州网1月23日讯 (记者 傅恒 王柏峰 实习生 吴弘宇 文/图)昨日,东南早报报道了《泉州市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将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办法》明确,驾驶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上也不能逆行、驾乘人员均要戴头盔,同时在车辆停放方面也做出了规范。针对市民关注的问题,东南早报记者对市区一些道路进行了走访调查。
帽子不能代替头盔
逆向穿越机动车道是不行的
驾乘人员均未戴好头盔,孩子倒乘电动车。
行车不逆行 出门注意规划路线
非机动车道上逆行现象在泉州街头较为普遍。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区刺桐路看到,不少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逆行。“不逆行要多绕一段,不太方便。”这是多数市民的看法。只不过,这样的一时方便,却有可能引发事故。
家住经典名门小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不逆行,就只能先前往下一个红绿灯路口再掉头,要多绕一圈。所以平时他都会逆行一小段。在得知非机动车道上不能逆行时,他就开始思考更合理的路线。“其实出行可以有多种路线选择,有时候合理规划一下路线,就能做到不逆行、不绕路,又安全。”陈先生说。家住市区九一街的市民许小姐告诉记者,九一街上的非机动车道本就狭窄,每次遇到逆行的车辆,交汇都很困难。此前她就曾与一辆逆行的电动车相撞,摔骨折了。
“骑车逆行很危险,应该严查。”市民朱先生表示,自己骑车上路时,经常能看到车辆迎面驶来,双方都要小心翼翼地避让。有些人逆行时都骑到非机动车道的中间甚至是左侧了。“非机动车道一般较窄,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事故。”朱先生说。
骑车戴头盔 有的市民还未习惯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区多个路口观察,发现市民在骑车时自觉佩戴安全头盔的意识仍旧不高。在市区泉秀街与刺桐路的交叉路口,正在等待红绿灯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家里有头盔,但是他没有戴的习惯。当初他骑摩托车时都有按要求戴头盔,但换成电动车后,由于没有要求戴,就没戴了。“以后会自觉戴好头盔。”张先生说。
市民王女士骑着电动车载着小孩经过该路口时,记者看到,王女士戴着头盔,后座的孩子也戴着头盔。王女士认为,戴头盔对骑行安全很重要,所以她每次载小孩出门时,都会先给孩子戴好头盔再上车,她自己也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一些市民会认为戴头盔有点多余,但是在安全面前不能马虎。”王女士说。
在采访过程中,市民们都坦言,戴头盔确实能保护头部。但是有的市民还没有养成戴头盔的习惯。如今《办法》已经对戴头盔做出要求,相信今后市民骑车出门时慢慢地都会养成自觉戴头盔的习惯。
停车不占道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一些市民认为电动车体积不大,平时随意停放一下不碍事,殊不知,随意停车最影响市容市貌,往往也是最阻碍交通的。例如在市区宝洲街,现场虽然施划有电动车停车位,但仍有一些市民随意停放,影响到别人的正常通行。在市区涂门街,很多市民图一时方便,没有将车停进停车位或者正规的停车场。“我就进去一会儿,取个餐就出来了。”一名外卖小哥将车随意地停在非机动车道上,占用了半条非机动车道,给交通带来影响。在九一街也有类似情况。
市民钟先生告诉记者,电动车随意停放看起来事小,但对于交通通畅、市容市貌方面影响很大。“本来非机动车道就窄,再随意停放一下,加上有的车还逆行,非机动车道肯定会通行不畅。”钟先生说,之前的共享电单车随意占用非机动车道,对非机动车的通行影响更大。
“很多市民贪图方便,多走两步都不愿意,才造成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林小姐说,通过《办法》,整治市民这些交通陋习,相信泉州的交通会越来越好,市容也会越来越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