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踊跃参加泉州市城建办与泉州晚报社新媒体联办的征求意见活动
泉州网1月15日讯 (记者 殷斯麒)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你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十四五”规划着力擘画的方向。昨日,由市城建办与泉州晚报社新媒体发起的“共享美好 城意建言”互动活动结束,收到了几百条诚意满满的期望、建议、感想等,彰显了市民对共同打造品质家园的热情和信心。
通过这次活动,搭建起广泛征求意见的有效平台,让相关部门直观深入地听到民声、了解民意,凝聚了智慧、增进了共识。市城建办第一时间对相关建议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围绕一系列提升城市品质的“金点子”,进行全面借鉴和吸收,将纳入下一步改进提升中。
环湾向湾城市格局显现 (王柏峰 摄)
民生实事听民意 方方面面巧支招
“共享美好 城意建言”,或围绕身边的“城市病”,或聚焦新片区更新,大家从生态环境保护、补齐民生短板、交通体系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支招,心中都有着对美好品质生活的向往,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接地气、有建设性的“金点子”层出不穷。
“绿色发展、生态优化”是“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之一,而城市中的污水排放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王先生建议,泉州市应建立“污水零直排区”。“污水零直排区”关键在于截污纳管和污水就地处理两种工程,截污纳管是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本之策,污水就地处理最终目的也是控源截污。特别是在居民区集中、污水产生量大、地下管网老旧破损严重的老城区,一旦降水量增大,排水管道来不及转运输送,污水来不及排走就往外四处漫溢,要是再加上地势低洼,还会被污水淹没。“污水零直排区”直接对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实行截污纳管和统一收集,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教育资源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建议加快清源学园建设。丰泽清源片区一些方面建设较落后,没有一个能起带头辐射作用的教育基地来承接市级优质幼儿园、小学、中学,也没有一所有效留住本片区生源的公立实验性质的学校。希望尽快在该片区规划建设,承接市级优质学校的分校,让片区内居民子女可以就近享受优质的教学环境,助力泉州市区西北组团发展。”市民彬先生说。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完善。张女士建议,泉州应立足长远,科学、规范合理地加快交通工程建设,多设置地下人行通道、过街天桥,提供更多车辆能通行的立交桥,从硬件设施上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加强和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与管理,为交通畅通提供基础保障。比如信号灯设置后,及时进行调整,使之得到合理优化,最大限度地适应交通流量等。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文旅融合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泉州应进一步突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挖掘其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全面立体展示泉州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行产业化推广,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商务资源、旅游资源,推行商旅联动,实现以商促旅、以旅促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发展基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实行文化项目建设公司化运作、文化景区经营企业化管理;着力抓好文化创意服务功能的提升,一方面尽快完善、实施文化产业战略规划,突出抓好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要素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搞好文化项目推介,争取更多高端文创人才、文创企业和文化项目落户。”丁女士建议。
从“点状更新” 转“片区更新”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拓展从“新区开发的增量发展”转向“城市中心重构的存量挖潜”,城市更新的趋势从“点状更新”转向“片区更新”,综合片区文化挖掘保护、产业经济升级、空间集约高效、民生服务提升等手段,对城市中心区域存量空间进行系统性的更新改造。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提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仍有部分城中村、棚户区基础设施等薄弱,拉低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去年,我市启动实施32个片区更新改造,以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城建办专职副主任蔡海鸿介绍,着眼于泉州城市发展大局,去年,市委、市政度成立城建委,下设城建办,以“一盘棋”思维强力统筹泉州城市建设发展,对今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整体统筹谋划、指挥调度,这也是我市城市规划建设体制的一大创新之举,力争以体制机制的改革推进城市提质增效,着力破解城市“聚”和“统”的问题,提升泉州城市能级。
“2020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城建办统筹开展片区比拼工作,协调各新片区组建团队、建立机制、挂图作战。”蔡海鸿介绍,“十四五”期间,市城建办将以片区更新改造为重点,按照“组团式开发、体系化推进、标准化配套、统筹化布局”的思路,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向纵深推进,集中力量持续推进32个片区改造,用3—5年时间形成一批基础设施健全、高端功能完善、城市形象良好的片区,到2025年,打造2—3个老城更新样板。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