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月11日讯(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李肇兴)“110”,一个带有民生温度的电话号码,依托110这道空中电波,无数公安民警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看得见或看不见的保护。
2021年1月10日是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日前,记者走进泉州110报警平台,揭秘警情细节,用数据见证泉州公安110的“战果”。
接警85.8万起 工作实现“零差错”
自1996年设立以来,泉州公安110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警情、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急群众之所急、应群众之所需,24小时坚守岗位,为维护泉州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2020年,全市公安110共接警85.8万起,日均2350起,中心市区日均860起。这是85.8万份的信任和期盼,也是85.8万份的守候和响应。此外,全市公安110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小孩3229人次,找回丢失财物5358次,接报警工作实现“零差错”。
多维接警 拓宽报警渠道
一年来,泉州公安110进一步拓宽报警渠道,规范警情接、派、出、处等工作流程,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推行多维接警。充分考虑群众在不同情形下的报警需求,推行电话、短信、微博、微信、技防等多维报警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宽群众报警渠道、便利群众报警求助。其中,台商区分局在湖东学园、行政服务中心等重要部位,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实现警情快速接报;洛江公安分局、市局在公安微信公众号加挂报警小程序;南安市公安局开通“@110警花联盟”微博、“南安110”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实现报警人在不熟悉地点或者不方便电话报警的情况下“静默报警”。
调整优化 快速反应率达95%
去年以来,泉州公安110协同巡特警支队按照“屯警路面、就近出警、动中处警、扁平指挥、快速反应”要求,因地制宜推进110接处警勤务模式调整优化,全市共建设巡特警力量17支1526人,12个县(市、区)的中心城区(城关)全部实行以巡特警为主的处警工作模式。全市共划设网格巡区52个,每日部署动中备勤警组106个,日均投入警力760人次,有力提升快速反应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
在现代化警务机制日臻完善的情况下,2020年,全市紧急警情快速反应率达95%,中心城区快速反应率达95%;群众满意率达96.1%。
此外,在主城区110接处警勤务改革的基础上,向郊区延伸,构建“警务站接警”“村干部兼职辅警”等新模式,提升勤务改革成效。
架“团圆之桥” 助力500多人回家
泉州公安110创新建立“头条寻人”加“大数据寻亲”服务机制。自2017年8月以来,发布寻人寻亲数据1053条、找回走失人员560名,在全国合作的公安局中工作成效连续3年位居第二。与全市9个救助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帮助75名滞留人员成功找到家人,其中走失时间最长的达25年。
2020年,泉州公安110创新推出“114+自助”双轨移车模式,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移车需求,更加有力地保障110报警电话的畅通,让公安机关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式上线以来,总计注册用户196068人,其中实名注册用户166394人,共发起挪用车次数74.56万次,目前日均使用790人左右,日均挪车约1300次。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