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2月25日讯 (记者 王金植 通讯员 吴建南 文/图)小美容美发店、小浴室、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等公共场所“五小”行业,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丰泽区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这场“大考”中需要正视的一项重点、难点。12月8日至12月21日,丰泽区创卫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1500家“五小行业”进行拉网式排查,督促“五小行业”规范经营、提升卫生状况。
拉网式排查“五小”行业只是丰泽区迎接创卫复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9月11日以来,丰泽区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创卫复审迎检各项工作。
丰泽区多部门联合对“五小”行业进行检查
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和志愿者清扫辖区卫生
专题部署 强力推进
9月18日,丰泽区召开创城创卫专题会议,研究深化创城创卫工作。会议就建立创城常态长效机制、衔接做好创卫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9月21日、10月12日,丰泽区召开两次创卫复审迎检工作会商会。会议要求迅速行动,完善资金投入,对农贸市场、公厕、卫生死角、“五小”行业、市容秩序等要全面摸排,详列清单,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10月30日,丰泽区召开创卫工作提升会议,就迎接省检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明确重点 逐项击破
针对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垃圾收集设施等重点环节,丰泽区各责任单位对症下药,齐心协力合力啃下这几块“硬骨头”。
农贸市场改造方面:对全区15座农贸市场开展大排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并加大对南埔、仁凤、法石、滨城、圣茂、蟳埔等8座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
“四害”防治方面:由市场和食品卫生安全组牵头,落实网格化管理,督促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做好防蚊、防蝇、防鼠、防尘“四防”工作,小理发店配备皮肤病人专用工具箱及消毒设施等。拨付专款给各街道用于聘请专业消杀队伍,统一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消杀行动。
环卫作业方面: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活动。落实全日保洁制,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保洁时间确保19小时/日以上。开展“十乱”整治,对道路、城市“牛皮癣”等进行清洗。丰泽区创卫办每天派人检查督导。
规范垃圾收集设施方面:更新改造果皮箱、垃圾桶、垃圾围、垃圾车等垃圾收集设施,取缔露天垃圾围、垃圾屋,更换维修破损垃圾桶。统一环卫工人着装,配备专用工具;更新替换土炮车、破旧垃圾转运车辆,落实密闭运输。目前,已新购垃圾桶14385个,更新电动垃圾转运车114部。
公厕保洁管理方面:将157座社区公厕收归区级统一管理,并实行市场化运营。落实每座公厕专人管理、保洁,并按照区管公厕3.5万/年的管养费用标准,补齐公厕设施管理短板。
同时,丰泽区政府先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创卫办办公经费、环卫工人增配、垃圾分类桶、路面破损修补、垃圾转运车辆、公厕管理、除“四害”药物等,下阶段根据创卫工作需要,还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强化责任 细化清单
针对省检和市创卫办检查通报的问题,丰泽区不遮掩、不避丑,要求各职能组、各街道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按照“谁发证、谁监督、谁负责”原则,以街道为单位,将整治任务细化责任清单,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同时举一反三,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在农贸市场整治方面,明确由丰泽区商务局牵头,重点抓好市场改造提升、划行规市、市容卫生等整改;在“五小”整治方面,明确由丰泽区市场监管局、卫健局、文体旅游局等部门牵头,按照“谁家孩子谁抱走”原则,采取分片包干,一人负责一条街,一条街一条街地过,一个店一个店地指出问题,做到宣传到户、道理讲清、工作做细。目前,主干道“五小”行业得到有效治理。在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整治方面,组织各街道每周集中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清扫行动。
齐抓共管 形成常态
建立创卫会商机制,丰泽区政府分管领导每周集中召开创卫各职能组、各街道创卫工作会商会,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打破部门界限,建立社区工作者、城管、交警、市场监管、志愿者、市政工人等网格队伍,实现部门联动机制,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定式,确保各单位在创卫复审工作中无缝衔接,齐抓共管攻坚克难。截至目前,丰泽区创卫办联合区市场监管、城管、交警等各部门开展联合行动13次,有效地解决迎接创卫复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督查 严肃问责
丰泽区成立创卫督查组,由区纪委监委、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效能办对城区创卫复审工作进行全程督查,参照环保督查“见事见人见责任”的做法,既查事又查人,对整改不到位、“回潮”严重和存在重大失职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追责。重点督查省检、市创卫办检查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并形成书面督办函对存在问题的责任单位进行限期督办。截至目前,已对17个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共发督办函100多份,有效推动问题整改。
省检以来,丰泽区共整治辖区农贸市场12个建筑、工地35个(次);监督检查公共场所“五小”行业经营单位1500家,累计监督发现问题3000余处;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清扫7次,清理卫生死角128处。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