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2月19日讯 10月起泉州市区封闭“大修”刺桐大桥,让周边道路压力陡增,但并没有出现车辆异常拥堵情况,这得益于一系列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通过调整附近交通路口红绿灯等待时间,让各个方向车辆在最短时间内通过路口,提高通行效率。”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人员说。
2017年,由市公安局牵头,采取PPP方式建设泉州市公安智能交通系统工程,一期建设车流量采集系统和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大数据研判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管控仿真平台、交通运维管理平台等五大业务应用平台,2019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车流采集系统稳定运行中,经过市区主次干道路口的每一辆车都被它准确掌握。
有了海量的交通大数据和相关平台支撑,交通组织优化更加科学高效。以市区通港西街法坊路口红绿灯为例,通港东街往东海大街方向的车辆均需在该路口调头,每天下班高峰期从泉州晋江大桥方向下来的车辆在此排起长队。“这个方向的绿灯通行时间长一点,就会导致其他方向的绿灯通行时间缩短。通港西街作为连接中心城区和东海片区的主干路之一,车流量较大,如果没有通过对大数据的测算和仿真建模,就不好轻易改动红绿灯时间。”“智能交通”项目运行人员林先生说。有了大数据的“事实说话”,市交警支队于10月中旬、11月中旬先后将晚高峰的调头绿灯由60秒延长到70秒、80秒,并调整绿灯顺序,不仅车辆长龙立马缩短,各个方向车辆通行也达到较为均衡状态,高峰期平均停车时间从138秒缩短到46秒。
今年以来,市交警支队通过“智能交通”项目,对市区41个交通路口优化交通组织50次,在16个路段设置了绿波,路口平均通行效率提高18%。“下一步,希望通过‘智能交通’的运用,实现几条道路甚至一个区域的交通优化,发挥该系统在交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市民将交通堵点、难点问题通过12345或本社96339热线、“泉州交警微发布”官微等渠道反馈,交警部门将及时处理,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陈旭明 吴志军
政协委员提案回顾
2020年市两会上,民盟泉州市委会提出《关于建设城市交通大数据综合决策支持体系的建议》,指出交通运行大数据决策支持体系是提供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全过程的决策支持,要通过对系统信息采集扩展和平台完善,形成以城市交通综合评估为核心、支持重要交通建设和城市开发的应用服务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决策支持水平与能力。
(陈淑华 辑)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