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2月18日讯 (记者 蔡紫旻 通讯员 程小娇)在本月初收官的首届“海丝杯”海峡两岸(泉州)工业设计大赛上,台湾艺术大学刘禹彤的《共生Symbiosis(庭院植栽之洒水器具)》,以及天津美术学院李春雨、于凡雅、李琳、舒玉婷的《洛阳桥IP形象设计:万安桥团》,从287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智造+科技创新”组和“非遗+文化创意”组金奖。
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泉台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领域存在的产业互补,正成为推动两岸融合的新切入点——对接两岸知名院校,聚焦青少年群体,举办形式多样的工业设计活动,既能增进两岸青少年交流互动,又能推动台湾的工业设计与泉州的制造业形成融合。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启动的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i-china”招募计划,仍然吸引许多台湾年轻人通过线上形式参加。最终入选的创客团队,可入驻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并获得孵化经费和品牌、产业链、资源、辅导等全方位支持。台湾青年白庭瑄就通过台北的“泉州设计中心”平台,以陶瓷结合绿植的“白鸟部屋”创业项目,入选项目评比30强名单。他说:“泉州有丰富的制造业基础,可以帮助我完成设计理想,很期待未来可以在德化创业。”
针对两岸年轻人群体推出的创业创新活动,与泉州产业对接,力争实现年轻人创业创新与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如持续开展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营、两岸青年人才文创设计邀请赛等多项设计实践活动,今年采取线上举办的创新方式,依然吸引许多台湾高校学生踊跃报名。全新启动的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i-china”招募计划、2020“创客中国”海峡两岸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创业大赛,则旨在促进台青项目落户泉州。
泉台青少年的交流活动,不仅在设计领域“多点开花”,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百花齐放”。加强研学游学资源开发,通过培育泉州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吸引台湾青年来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计吸引近3万人次台湾青年前来研学游学。
记者从市台港澳办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动各项台湾青年工作落实落细。截至目前,全市申请就业补助台青71人,累计征集对接引进台湾青年的工作岗位196个,组织各类泉台青年交流活动40多场次,近4万人次台湾青年参加线上线下活动。
人大代表建议回顾
2020年市两会上,晋江市人大代表团的施丹凝提出《关于发挥优势 合力推动台港澳青年交流工作的建议》。建议要充分发挥泉州对台港澳青年交流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围绕团结广大同胞这一主线,准确把握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台港澳青年交流工作的特点规律,推进产业对接、文化交流、民间交往、青年交流,在求学、就业、生活等方面为台港澳青年提供更多机会。要强化根脉意识,打响文化、民俗、宗教信俗等特色品牌,打通对台交流工作的对接渠道,建立联络联谊、学术交流、培训研修机制。(蔡紫旻 辑)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