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2月12日讯 (记者黄耿煌 陈灵 通讯员赵炎红 吴德裕)创建“和谐村(社区)”,石井镇注重选好配强班子,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壮集体、促增收,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以基层“小和谐”,促进社会“大和谐”。
西福村从村情出发广泛征集听取意见,早早制定美丽乡村道路规划图,确定了每条村道的最低宽度,“最窄的路5米,最宽的9米”。村民尝到了道路通畅的甜头后,一旦有道路建设或民宅翻建,均自动对标退让。为解决自来水问题,村两委几经争取,在市镇村三级奔走协调下,争得厦门方面同意,跨市从离村最近的翔安接水入村,村集体出资、乡贤捐资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还省了一大笔工程款,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院下村因地制宜谋发展,一改村财缺乏的面貌,还提高村民收入。2020年,院下村投入近百万元改造旧农贸市场,拓宽道路、统一规划,建成固定标准摊位90个,临时摊位25个,市场秩序和环境改善,每年为村财创收23万元。此外,与辖区用地企业重签综合管理协议、盘活出租村集体边角杂地等也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辖区企业和流动人口较多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完善规划公路两侧店面近300家,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弥补失地短板,增加村民收入。
后店村注重用村财减轻村民负担,2009年至2019年每年为全村村民缴纳医保,最高峰一年支出了40多万元。2000年以来每年拨出村财,为全村350多位老人发放慰问金,每人600—1200元。昔坂村通过成功大道征迁,每年获集体土地租金30多万元,通过辖区企业综合管理费、租赁合同整改、入股农商行等进一步提高村集体收入,将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范体,对矛盾从源头抓起,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着重解决,让矛盾不出村。杨山村加强平安视频监控、治安巡逻和打黑除恶治安防控工作,良好的治安环境使得村民可以很放心地将摩托车停在门口不入屋,对原本落后的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环境卫生承包制,派专人管理监督,使得环卫考评从全镇倒数变前列。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