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影像 眼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

您的位置:影像 眼界>
2019-07-12 09:30:45来源:泉州网
《聂豹》是惠安县高甲戏编剧毛敦礼的作品,剧作中涉及的两位主人公郭楠、聂豹均是明代史册有载的名宦。

  明时,东街郭氏曾为泉州望族,其祠堂与牌坊远近闻名,更有历史名人载入史册及文献——

杏宅郭氏家庙历史久远

杏宅郭氏家庙历史久远

  本期人物简介

  郭楠:明代晋江人(今泉州鲤城区人),官至南宁知府,有廉干声,在泉州城内旧有其牌坊“柱史坊”。

  泉州网7月12日讯 (记者 吴拏云 文/图)《聂豹》是惠安县高甲戏编剧毛敦礼的作品,剧作中涉及的两位主人公郭楠、聂豹均是明代史册有载的名宦。郭楠是福建泉州人,而聂豹江西永丰人,两人因何产生交集,且待本期“温陵志”道来……

万历《泉州府志》有郭楠的人物传记

万历《泉州府志》有郭楠的人物传记

  出身于医师之家

  在泉州中心市区东街旧有一座牌坊建筑名唤“柱史坊”,柱史坊下便是赫赫有名的东街郭氏祠堂,惜今坊、祠皆已不复存在。据《泉州古城街坊摭谭》一书所记:“郭氏世居行春门外,为东街望族,相公巷至第三巷之间,有祠堂七所;其中大宗祠在第一医院旧大门东侧、第三巷北口对面偏西,原为明正德进士郭楠故宅;门前街中有‘柱史坊’,系郭楠为御史时立,早废。”柱史坊是为纪念明代御史郭楠而立的,这证明郭楠在当时是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郭楠,字世重,明代晋江人(今泉州鲤城区人),明成化辛丑年(1481年)出生于泉州东街郭府(即郡东郭氏一族)。据泉州海交馆副馆长郭育生介绍,郭楠的祖父郭钟是位精通岐黄之术的医师,其父郭滨也擅长行医,且“救人而不邀其利”,人称“长者”。明万历《泉州府志·卷19·人物志》载:“郭楠,字世重,晋江人,正德甲戌进士,授浙江浦江县令,有廉干声,徵入为监察御史。”清人李清馥在《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4·东街郭氏家世学派》中称:“余读朱简斋先生撰《郭氏谱序》,述其初祖于宋建炎间为安抚节度使,数传至伯台公,授闽省盐运使,意家于闽在此时欤。居贤先生为伯台之孙,莅官以忠孝闻。厥后,玄孙楠以直节显,族孙文焕又以学行闻。”不难看出,明代都宪朱鉴(朱简斋)曾为郭氏族谱作序,这篇序文还称郭氏祖先南宋建炎年间曾官至安抚节度使,其后人郭伯台在明初被任命为福建盐运使,就此入闽肇基。由于东街郭氏古谱牒早年佚失,故郭楠祖父辈的详细情况难以知晓,但郭氏一族贤达辈出却是不争的事实。《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4·御史郭世重先生楠》一文还称郭楠“讲《易》蔡文庄之门”,可见郭楠还曾求学于蔡清(蔡文庄)门下。

东街金池巷口原有郭楠故居和“柱史坊”,今已无存。

东街金池巷口原有郭楠故居和“柱史坊”,今已无存。

  身为御史秉公直言

  明正德九年(1514年),郭楠不负族人所望,一举考中甲戌唐皋榜进士,后被朝廷授以浦江县令之职,就此踏入仕途。郭楠为官清廉,民所称颂,在铨部(即吏部)的考核中成绩位列前茅,风评不错,由此得以擢升为监察御史。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嘉靖帝)初登大宝,郭楠即上奏请召还直臣舒芬、王思、黄鞏、张衍瑞等人,世宗从之。嘉靖元年(1522年),郭楠又“奉命稽核两广仓帑,参劾藩司方面”。他在两广巡查时做事正派,敢于同地方官硬刚,故在史册上有“无所回挠”之评说。

  不过郭楠秉公直言的风格也给自己惹了不小的“麻烦”——“寻上章,请退朝之暇延见大臣,如祖宗故事,且言主事陈嘉言忤中官,不宜逮系。上怒,夺其俸”(见《闽中理学渊源考》),由于世宗初登基时还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故而郭楠奏请世宗学习太祖之风,在退朝的闲暇时间延见朝臣,多听取臣僚的建议。这虽为忠言,但在刚愎自用的小皇帝耳里听来不免有讥嘲之意了。不仅如此,郭楠还称主事陈嘉虽然有言语冲撞朝官的行为,但不该被抓捕下狱,这更激怒了世宗,直接下旨剥夺了郭楠的俸禄。但是郭楠毕竟并无过错,事情过后,朝廷依旧令他“巡按云南”。

《东郭族谱》对郭楠亦有记载

《东郭族谱》对郭楠亦有记载

  受难“大礼议”事件

  如果说入仕前十年还算顺风顺水的话,那嘉靖三年(1524年)的“大礼议”左顺门事变,险些成了郭楠官宦生涯越不过去的坎。

  所谓明嘉靖“大礼议”就是关于世宗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明世宗朱厚熜是以地方藩王身份入主皇位的,所以“大礼议”也是明史上“小宗入大宗”引发的一场政治风波。从嘉靖元年到嘉靖三年,卷入“大礼议”之争的官员分为“继嗣”和“继统”两派。“继嗣”派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而“继统”派则以张璁为首(幕后有世宗支持)。他们围绕核心问题——“世宗皇考”发生过多番政治摩擦。“继嗣”派认为明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认明孝宗为父,而认其亲生父亲兴献王为叔;“继统”派则认为明世宗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所以与生父的关系不用更改。这事说白了也就是“皇帝该管谁叫爸爸”的问题。放在现代社会可能让人感觉有些荒谬,但在封建王朝那是极为严肃的、关乎“礼”的大事。

  “大礼议”事件在经历一些纷繁复杂的政治过招之后,终于在嘉靖三年迎来“巅峰风暴”。这年七月,明世宗一意孤行,诏谕礼部称兴献帝为“恭穆献皇帝”,朝臣抗争不从。杨廷和之子杨慎率领200余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世宗改变旨意,这其实是想以“软暴力”的形式逼迫世宗就范。没想到世宗震怒之余,立马痛下杀手,先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8人,后将五品以下官员134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86人停职待罪,并当廷杖责打死16名官员,酿成左顺门血案,在国内刮起腥风血雨。

  左顺门事件发生时,郭楠身在云南,与京城有数千里之遥,本可安然置身事外。奈何郭楠是个“耿直男”,心里有话根本憋不住。在耳闻左顺门事件后,他立即上疏称“所议之礼未足慰二帝在天之灵,而号痛之声已彻九庙之内”,并劝明世宗悉复丰熙等官,优恤死谏之臣,“庶几收人心于既失,绵国祚于无疆”(万历《泉州府志·卷19·人物志》)。这奏疏对于正在抓狂的世宗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这位年轻皇帝二话不说,立即让锦衣卫将郭楠“逮系赴京”。在一顿廷杖之后,郭楠也被下了诏狱,并削籍为民。到这里,郭楠算是彻底失欢于皇帝了。

《泉州民间传说》中有脍炙人口的《聂豹》故事

《泉州民间传说》中有脍炙人口的《聂豹》故事

  柱史传芳世泽长

  不过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3年之后,郭楠便迎来自己的“复活季”。嘉靖六年(1527年)春,天象有异,多地蝗灾,世宗“以天变修省”,稍稍收敛打压朝臣的政策。正在这时吏部建议重新起用郭楠,世宗遂听从此议,任命郭楠为吉水教谕。不久,郭楠就因工作出类拔萃被擢升为昆山知县,再迁广信府任同知。后因母亲去世,郭楠返乡丁母忧。之后,历任南京户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兵部职方司郎中、广西南宁知府等职。

  在南宁知府任上,郭楠关心地方文教,不仅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翻修了南宁敷文书院,还倾注心力编撰了《南宁府志》。好友、惠安人张岳在为《南宁府志》撰序时称:“南宁故无志,嘉靖丁酉冬,吾友郭侯世重守郡,乃创为之。列三十六目,厘为八卷。”(见张岳《小山类稿》)

  虽然郭楠在南宁知府任内工作勤勤恳恳,但毕竟之前得罪过天子,“竟不大用”,终究没能得到再进一步的提拔。无奈之下,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结束南宁知府任期后,他上疏致仕,“归家居十有八年”。在家乡泉州他也没闲着,“构祠堂,作家规、年谱,遗示子孙”。东街郭氏祠堂正是由郭楠号召族人兴建的。据旧谱牒《东郭族谱》载,郭楠年轻时娶薛氏为妻,生子文煜、文烺、文焜;后纳妾闵氏,生子文燎、文熨。

  据文献载,东街郭氏祠堂外立有“柱史坊”,这是嘉靖壬午(1522年)泉州知府葛恒为郭楠立,当时郭楠身为监察御史,巡视郡县、肃整朝仪。而“柱史”为“柱下史”的省称,即指御史。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8·人物志》载曰:“(郭楠)引疾乞休,家居十余年,以寿终。”据《东郭族谱》载,郭楠卒于嘉靖丙辰(1556年)农历六月二十七,享年76岁。另据《泉州府志》载,郭楠之墓在“三十都龙头山”。

  据郭育生介绍,郭楠所居住的宅邸又被称为“柱史第”,位于今天东街金池巷口右侧,据传在其身后宅第曾改为郭氏大宗祠,惜于上世纪90年代被拆毁。近年寻获一块残碑,为东街郭氏祠堂旧物,碑文载称:“以死□□□□□□□□□/长子□李□□□□□□□/父□旌孝至今称忠孝□□/裕公已历八传矣其宗祠之/立则始于明宣德年间侍御/史靖隐公公以进士起家去/裕公又四世矣祠堂之制一/仿朱子遗式□□□□□□/揖巽以营之三丈而宽□/之后则主祭之斋房焉祠/之右则靖隐公之宅曰柱史/第祭毕而燕于是焉规制”。碑文虽残缺不全,但从字间还是可看出“柱史第”位于郭氏祠堂的右侧。

  东街郭氏祠堂虽已无存,不过在洛江区的杏宅郭氏家庙大门口却有一副楹联:“汾阳衍派家声远,柱史传芳世泽长”,其中的柱史传芳正是来源于郭楠当御史时秉公直言的事迹。杏宅郭氏家庙是东街郭氏五世祖郭源、郭洤于明成化年间挈眷徙居杏宅之后修建的,故与东街郭氏实属同根同源。

近年发现的东街郭氏祠堂的古残碑

近年发现的东街郭氏祠堂的古残碑

  名宦共绎“报恩传说”

  “郭楠接任,对此冤案,深入细查。他化装为乞丐,从盗墓者李光汉口中查出真情,乃为聂豹平反,并促成聂豹与沈月娥婚事……”这是近年编撰的惠安高甲戏剧本《聂豹》当中的文字,其作者是惠安县高甲戏编剧毛敦礼。聂豹是明朝江西永丰人,只比郭楠小6岁,两人属同一时代之人。嘉靖年间,聂豹曾官至兵部尚书,为一代名臣。那他是怎么会跟郭楠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出版的吴藻汀先生所著《泉州民间传说》中就有名为《聂豹》的民间传说故事了。该传说故事讲述郭楠在江西永丰知县任内,平反一起无头公案,洗雪青年才子聂豹的不白之冤,并成全聂豹与赵氏女一段美满姻缘。聂豹指天立誓:他日若有寸进,情愿替郭楠守门,以报大恩。后来,聂豹蟾宫折桂并官运亨通,于嘉靖年间巡按福建。此时,郭楠已致仕归家,聂豹专程来泉,登门叩谢,并命人雕刻一座三只耳朵的石豹子(隐喻聂豹),安放在郭府大门前,以此实践为郭楠守门报恩的诺言。据传后来这尊三只耳朵的“聂豹”石雕移徙至泉州东岳山的李公祠前,至今仍有不少郭氏老人对它有印象。惜此石雕于上世纪70年代后,下落不明。

  翻查史料文献,却未见关于郭楠在永丰出任县令的记载,而从故事发生的时间上推断,此时郭楠应是在监察御史任内才对。郭育生认为,郭楠之所以会审理聂豹案,是因为他当时作为监察御史刚好巡按至永丰,阅览此案卷宗觉得颇为蹊跷,遂展开深入调查,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洗冤和报恩故事。

  在泉州,“聂豹报恩”传说至少在百年前就已传得沸沸扬扬,特别是迄今还有目击者曾见过三只耳朵的“聂豹”石雕,更为这段传说增添了几分可信度。不管怎样,郭楠和聂豹这两位明代中期的名宦能够走到一起,为民众奉上古典唯美的传说故事,这本就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

责任编辑:
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泉州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泉州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被转载网站、媒体、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③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本网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本网站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对于使用时未及核实的权利人,可以向本网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 如需合法使用本网站发布的拥有完全版权的稿件,也请直接与本网站接洽。联系电话:22500260,22500194。 联系邮箱:qzw@qz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