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
献礼文都·活动年之生活篇 文化美食撑起友谊桥梁
2014-02-13 16:09 泉州网-泉州晚报
【才下舌头 却上心头】食之广:享誉全球美名扬
泉州饮食文化逐渐发展,影响到漳州、台湾、厦门等闽南文化圈。泉州人下南洋后,由于交往频繁,对外交流扩大,饮食文化的交流与磨合、融会也更加密切。闽南饮食的风味不但影响了漳、厦、潮汕、台海等地区,还输出到广大东南亚地区。
2013-06-14 19:58 泉州网-泉州晚报
【才下舌头 却上心头】食之蕴:按图索骥寻珍馐
泉州有不少美食藏身于中心市区的大街小巷。为了让更多人的味蕾感受泉州丰富物产之下的美食生活,我们特地精心挑选了几条美食线路,沿路可以寻访到众多风味小吃。此外,受自然环境、民俗习惯差异影响,各个县(市、区)也涌现了不少风味名吃,晋江的捆蹄、石狮的甜粿、南安的鸡爪、泉港的浮粿、惠安的鱼卷、永春的榜舍龟、德化的过饥草汤、安溪的湖头米粉等等,一道道地域美食,都等待着游人的品尝。
2013-06-14 19:58 泉州网-泉州晚报
【才下舌头 却上心头】食之魂:一菜一肴总关情
闽南饮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适合当地人口味,更重要的是,这种饮食习惯与文化传统已经融为一体,融入泉州人的日常生活。让泉州游子魂牵梦绕的烧肉粽、面线糊、土笋冻等美食,都流传着一段段为人乐道的典故,成为闽南饮食文化的传承载体,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饮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2013-06-14 19:58 泉州网-泉州晚报
【才下舌头 却上心头】食之髓:清淡鲜美重考究
闽南菜是多元文化的结晶,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受到中原文化和海丝文化的重大影响,博采了各路菜肴之精华,且不断通过引入、输出烹饪技术,逐渐朝着精细、清淡、典雅的特点衍变,形成了新的泉州菜系。
2013-06-14 19:58 泉州网-泉州晚报
【才下舌头 却上心头】食之源:千年发展味独特
“民以食为天”,“天”者,至高之尊称,可见饮食是人们物质生活的第一需要。闽南人历来讲究饮食,自秦汉时期至今,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鲜、香、淡”的独特风味,并衍变出众多美味,藏于大街小巷。
2013-06-14 19:58 泉州网-泉州晚报
韭菜盒:昔日家常菜 今朝登酒店
作为闽南地区久负盛名的小吃,韭菜盒是不少人童年里难以忘怀的记忆。圆形带着波浪状的花边,放入油锅热炸之后,金黄色的外皮显示出细致而分明的层次,让人看后垂涎欲滴。
2013-06-07 07:34 泉州网-泉州晚报
泉州海蛎煎:食材简单 煎好不易
海蛎煎,又叫蚝仔煎,是闽南出名的特色小吃。虽然菜谱简单,但是要做得特别好吃,还是有些难度的。泉州的海蛎煎鲜香细腻、美味可口,在各大餐馆中,海蛎煎可是少不了的一道佐餐菜。
2013-05-26 08:26 泉州网-泉州晚报
回味悠远牛肉羹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说,牛肉羹的问世与南宋名臣陆秀夫有关:相传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蒲寿庚降元,并与元兵一同追杀文天祥等人。
2013-05-24 08:38 泉州网-东南早报
竹筒炒生面与消食丹醋猪脚
在湖洋镇,提起“竹筒”无人不知。竹筒其实是乡村厨师黄景顺的外号,二十二岁时他从叔叔手中接过了祖传老店,凭着对烹饪的喜爱和敏感度,将永春菜改良创新,山菇捞面线、醋猪蹄、炒生面……这些永春风味特色菜,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去。
2013-05-10 09:06 泉州网-东南早报
泉州名小吃:婚庆大花包 美味又吉祥
在泉州,大花包总会出现在各种婚庆场合。作为闽南特色的婚庆食品,花包的寓意格外吉祥美好,一来“花”的发音同“发”,且是面团发酵制成,寓意着家族兴旺发达;另一方面,花开既代表富贵,又暗含“开枝散叶”之意,蕴含着希望媳妇为夫家多多生养。昨日,记者来到位于西街的老寿春花包店,热气腾腾的大花包刚摆上架,引来喜食闽南传统风味的老少“吃货”们驻足解囊。
2013-04-24 07:31 泉州网-泉州晚报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第二批晋江伴手礼评选在即 安海四样美食获提名
古镇古早味:九重粿
过清明 吃寒食
满煎糕:皮香馅甜 早餐佳品
泉州贡糖:“千锤百炼”出甜蜜
泉州肉粽 香飘四溢
泉 州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4 by www.qzw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40973号-121号]
泉州网由中共泉州市委主办主管 泉州晚报社直属单位(未经泉州晚报社授权,擅自引用本网信息,将面对法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