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
语言文化
  • 闽南人吟出唐诗"原声大碟"
  • 闽南方言系来源于六朝雅言——河洛话。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约公元222—589年)时中州一带的河洛官话。闽南话的形成是与汉人及汉语入闽的历史不可分的。随着大批中原河洛人的入闽,河洛汉语也被带了进来,为闽南话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2013-12-06 08:44    泉州网-泉州晚报
  • 闽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举行 闽南语是国际性语言
  • 专家学者对闽方言的特征词、口语或文学戏曲中所体现的方言音系、方言语法、方言历史源流与演变、方言的分布与流播、方言字辞典的比较分析、方言与共同语关系等展开学术交流。
  • 2013-12-01 08:44    泉州网-东南早报
  • 闽南语●分布 广袤大地闻乡音
  • 全世界使用闽南方言的有7000多万人,分布于福建省内及台湾等地,东南亚等地区亦有人使用闽南语。不仅在地球上可以听到闽南语,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也可以听到闽南语。据报道,1977年,美国就曾把闽南语录制在“旅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向无边无际的宇宙太空播放,以寻觅地球的知音。可见,闽南语是一个超地区、超国界的汉语方言。
  • 2013-10-21 16:38    泉州网-泉州晚报
  • 闽南语●文化:魅力文化传千载
  • 闽南方言词汇是记录闽南文化的符号,是闽南文化的结晶。其中还包含不少绚丽多彩的闽南文化,比如“过番”是出国的意思,“脱草鞋”是闽南泉州侨乡的风俗,也叫“洗尘”。“送顺水”也叫送行。通过“请火、榉旗、放铳、跳童、食敬、师公”可以了解到闽南方言区的宗教文化;通过“作田、钯田、播田、作水、沃肥、抠草、割禾、曝粟、鼓粟、锄头”了解到闽南方言区的农耕文化;通过“高甲戏、歌仔戏、南音、傀儡、抽线傀儡”了解到闽南方言区的戏曲文化。
  • 2013-10-21 16:38    泉州网-泉州晚报
  • 闽南语●形式:趣味丰富蕴深意
  • “天乌乌要落雨,阿公啊举锄头要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鰡鮕,咿呀嘿都真正趣味。”这首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曾经伴随着多少人童年的欢快脚步声响起。在不少外地人看来,这些词易看难读,但经本地人念来却十分有趣。
  • 2013-10-21 16:37    泉州网-泉州晚报
  • 闽南语●发展:与时俱进重融会
  • 闽南常用语“面巾”、“早起”从源自北方的戏曲中流传出来,“兮”、“箬”来自荆楚文化,“雪文”、“洞葛”则是外文……从1700多年前开始,汉人不断南迁福建,带来了中原的语言、戏曲、文化;同时,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外来语言也开始进入闽南地区。闽南方言像是一棵大树,不断从中吸取营养,让自己枝繁叶茂,而且伴着先民漂洋过海的脚步影响着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主要语言之一。
  • 2013-10-21 16:37    泉州网-泉州晚报
  • 闽南语●渊源:一脉传承古汉语
  • 闽南语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语言学专家和学者颇感兴趣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家对闽南语的形成虽有时间早晚的不同看法,但都认为闽南语的形成和闽南地区的移民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 2013-10-21 16:34    泉州网-泉州晚报
  • 闽南俗语串串烧:禃年补通通,呣值补霜降
  • 从古到今,“通”均只有平声一读,可见闽南话中读去声的这个“通”应当是个借义字。其本字为“中”,本义为“矢中的”或“击中目标”。
  • 2013-10-21 09:00    泉州网-泉州晚报
  • 传承泉州文化 "晋唐古语与泉州方言"报告会受欢迎
  • 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作为中华文化根须之一的闽南方言,开始面临传承断裂,许多年轻人已经不懂文白读音该如何使用,有些孩子甚至不会说闽南话了,传承保护迫在眉睫。
  • 2013-10-21 07:57    泉州网-泉州晚报
  • 歇后语
  • 战钱目卖金鱼壶——看有翻肚无(不安好心)
  • 2013-04-15 08:48    泉州网-泉州晚报
  • 泉州方言吟唐诗宋词《二》
  • 泉州方言吟唐诗宋词《一》
  • 你真的会讲闽南语吗?(四)
  • 你真的会说闽南语吗?(三)
  • 你真的会说闽南语吗?(二)
  • 你真的会说闽南语吗?(一)
泉 州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4 by www.qzw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40973号-121号]
泉州网由中共泉州市委主办主管 泉州晚报社直属单位(未经泉州晚报社授权,擅自引用本网信息,将面对法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