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
泉州南音与西安鼓乐同台演绎唐宋风 辉映古都
泉州南音以“指”开场,以“谱”结尾,分别演绎了《霏霏飒飒》、《暗想暗猜》、《望明月》、《直入花园》、《感谢公主》和《四时景》等曲目,包含了独唱、对唱、合唱等表演形式。曲调优雅,唱腔婉转,现场观众均屏息聆听。随后,数十人组成的西安鼓乐演奏方阵登上舞台,鼓声咚咚,锣声锵锵,唢呐笙箫争鸣其中,演绎出热闹奔放的《圣寿乐》、《柳生芽》和《斗乐》等节目。演出吸引了包括西安音乐学院专家、师生和当地市民在内的许多观众。不少人特地拍照、录像,记录美妙时刻。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
2014-06-17 07:39 泉州网-泉州晚报
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 流播海内外 乡音常绕梁
乐随人走,泉州南音从闽南古厝启程,伴随着闽南儿女的足迹,漂洋过海播种发芽。如今,泉州南音不仅流传在闽南地区,而且流播港澳台地区和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一个约5000万人讲闽南语的南音文化圈,成为联系海内外同胞的文化纽带。据统计,截至2009年,泉州共有220多个南音社团,包括相当造诣的专业人士和南音爱好者。
2014-03-10 08:46 泉州网-东南早报
梨园六代同台 戏迷大饱眼福
伴随一声锣响,梨园戏建团六十周年经典剧目展演开锣上演,由六代梨园戏传承人同台演绎的传承版《陈三五娘》首先拉开序幕。
2014-02-09 08:35 泉州网-东南早报
高甲戏:南海明珠 登峰造极
高甲戏旧称戈甲戏、九甲戏,古老雄浑、诙谐风趣,流播于闽南、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地,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剧种,也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2006年,高甲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10-21 15:51 泉州网-泉州晚报
南戏活化石 梨园春满堂
梨园戏为何有这般魅力?这一古老剧种是用闽南语泉州腔演唱的中国地方剧种,起源于泉州,流行区域涵盖闽南、台湾、东南亚等广大的闽南语系地区。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滥觞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可追溯的历史达八百年之久,比昆曲早两百年,比京剧早六百年。由于历史悠久,梨园戏弥足珍贵地保留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形态,被学术界誉为“南戏活化石”。
2013-10-21 15:44 泉州网-泉州晚报
400年前南音古曲奏响泉城
2009年,泉州南音成功入选“非遗”。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曾说,因为南音,可以认为“汉唐音乐的根”就在泉州。
2013-06-17 07:42 泉州网-东南早报
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开幕
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昨日,第十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在泉州南音艺苑拉开序幕,来自海内外40多个南音社团齐聚一堂,共唱千年雅乐。
2013-06-17 07:37 泉州网-泉州晚报
泉州南音首获国家级纯音乐赛事大奖
本次展演是文化部首次组织举办的全国性乐种展演,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之一,参加展演的大多是全国院团和省级团。
2013-06-03 07:47 泉州网-泉州晚报
世界闽南文化节戏曲精品展演确定 海内外戏迷共享
每次戏剧展演,梨园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此次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精心准备了传承版《陈三五娘》和《丁兰刻木》等剧目参加展演,让广大戏迷过足戏瘾。
2013-05-31 08:14 泉州网-泉州晚报
盛世欢歌 华章乐舞
泉州是有名的“戏窝子”,不仅戏曲文化发达,还活跃着大量丰富多彩的闽南民间歌舞。50多年来,泉州艺术工作者从本土丰富的文化积淀中汲取养分,在继承泉州民间歌舞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时代精神,创新创作了《素馨花》、大型歌舞《光明之城》、闽南民间婚俗歌舞《古厝娶亲》、交响诗剧《乡愁》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舞、剧,摘取了诸如“梅花奖”、“文华奖”等重大奖项,受到各界赞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泉州民间歌舞的巨大活力。
2013-05-24 15:58 泉州网-泉州晚报
百戏之首 文化使者
木偶戏源于秦汉,盛于唐宋,被誉为“百戏之首”。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入选国家级名录的51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名列其中,包含泉州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等12个子项目,其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列于首位。
2013-05-24 15:47 泉州网-泉州晚报
1
2
3
4
下一页
闽南风 四海情
老戏单典藏一段曲艺风华
高甲戏讽刺喜剧《连升三级》剧照(组图)
《昭君出塞》剧照
金榜布袋戏第五代传人 “假宜真”戏班主想收徒传 ...
南音传承人:苏诗咏
泉 州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14 by www.qzw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09040973号-121号]
泉州网由中共泉州市委主办主管 泉州晚报社直属单位(未经泉州晚报社授权,擅自引用本网信息,将面对法律行动)